你是不是也有些怀念博客?我还记得中学时在人人、QQ、msn上记录一些少年的琐碎小事,偶尔有所感悟就三更半夜越写越精神。时隔多年偷偷再打开看,这些文字就像一颗颗时间胶囊。后来朋友圈、微博种种不同产品的更迭使我中断了这个习惯近十年。我也很怀念博客。现在我是一个Product Designer和学生,但不好意思再称少年。
如今 Facebook 的 Design VP Julie Zhuo 在 Medium 上发文向全世界的设计师发出灵魂拷问 What Kind of Design Work Should You Do? 是想引领时代的潮流/拥有广泛的影响力/赚很多钱/have fun/成为专家/或是保持自由不受拘束?女神给出了清晰的roadmap。
(原图 http://www.juliezhuo.com/design/whatdesignworkshouldido.jpg)
我受到启发也认真问了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/设计师,在寻找了很久答案之后,我在今年给自己定了 First be foolish, then be good, and be influential 的小目标。具体为什么可以再写好几篇。重要的是开这个频道,算是我小小的第一步。
接下来说说第二个理由,这个理由和你有关。
小时候的我很迷信书,白纸黑字的印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不对呢?于是不管是小说还是课本我都要从扉页开始一字不拉、不分轻重、仔仔细细读到封底。这样做也有好处,比如“preposition”这个很长的词,二年级的我就在读试卷的时候从“fill in the correct preposition”这种填空题中学会了。
时间线回到高中,在选择了出国,喊了几年 critical thinking 的口号之后,我才意识到原来多数被发表的文字只能称之为“观点”,这其中也有一大部分也可以被称之为“放屁”。
人人都能写,我为什么不写?不敢表达说白了是想隐藏自己的无知。The underlying reason for conformity is fear. 其实每个人的观点都有价值。只是今年的我终于有自信:我的观点不会浪费你的时间。当然不排除哪天真的漏了怯,希望你能指出,我们一起进步。
最后,请注意:我会中英夹杂;文章大部分会与设计但具体全随我心情;你可能不同意我的观点,或者有时候我可能没有观点,只是想和你探讨一个问题。
如果这些你都不介意,那可真是太好了。
很高兴遇见你。